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招生官 | 华东理工招办主任项延训:选择适合的高校和感兴趣的专业最重要,切勿盲目跟风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58

帖子

6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06:0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本期的“大学招生官”我们邀请的是华东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项延训。华东理工大学,一听校名,大家就知道它是一所理工科大学。但是,作为一所毕业生竞争力排名全国23,教师学术实力排名全国第10的大学,可能很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不是那么多。

以化学和物理为基础的专业特色

我觉得,华理工是一所专业特色非常突出的大学——以理工科为主,而且一大部分专业都以物理、化学为基础。

其中一个大类的专业以化学学科为基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化学和化工类专业。比如,制药,高分子材料,资源环境、生物工程专业,等等。

这些专业之间,其实差别不太大,都是以化学为基础,学科之间也是相通的。

另一大类,是以物理和电子信息为基础的大物理类专业。比如,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自动控制,过程装备、机械与动力工程,等等。

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华理工的理工科专业,很多都在全国很有名。

举个例子,华理工的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它还在2013年通过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的专业认证,这是国内首家高校首个通过该全球性认证的专业。每年,很多的高校都会前来学习“取经”。

当然,华理工的经管、人文社科、以及传媒艺术类专业在学界也有很好的口碑,只不过以化学和物理为主的专业更突出。

自主招生,物理、化学是必考科目

从2003年,华理工开始进行自主招生。华理工的自主招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必须要考物理和化学。

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这其实跟华理工本身的专业特色,学科背景有很大关系。

大家从华理工的专业设置就可以看到,它大部分的专业,是非常强调物理和化学基础的。对于这些专业来说,都需要化学和物理有一个非常扎实的学科背景。

而中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基于这些,经学校学科专家的研究,以及我们为了培养更具专业性人才的角度,很早这就制定了这一要求。

这么多年实践下来,也确实证明这是行之有效之法。有学科基础的学生,进来后能更快适应专业学习。

对理工科的学生进行面试选拔,不能光看重语言表达

华理工在2010年开始在自主招生环节新增专家面试考核。

我个人觉得,面试这一块,对于理工科的学生选拔,不见得是最有效的方法。

原因有这几点:面试本身时间有限。它不可能有两三个小时来充分了解学生;理工科能面试的内容其实通过考试也可以实现。综合来看,动手实验可能是更加合理有效的选拔方式。

反而,我认为,对于综合性的、偏人文、语言类的大学,更应该加强面试环节。因为这样的学科通过面试,更能从多角度考察和判断学生,包括性格、表达等。

但我认为,在面试理工科学生的时候,一定不能光看重学生的语言表达。

学理工科的很多学生,可能性格会偏木讷一点,但这本身并不妨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妨碍他们推导公式,或者静下来做研究,思考科学问题。

因此,在华理工的面试中,我们总会跟专家提到,不要因为学生内向,或者不善表达就把学生淘汰掉。而是要不断从专业基础的方向引导学生,去考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只要学生能在面试专家的不断引导下,把某一个问题思路讲清楚,就行。

华理工培养学生的目标:专业扎实,实践能力强

华理工需要的人才,是这样的:专注、扎实、安静,比较容易坐下来去做一些实验、研究设计,或者说工程实践。我们更多偏向于招这种需要动手的,或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

之所以强调专注和“坐得住”,是因为很多时候理工科的学习其实会很枯燥,尤其是做实验和研究,要求学生能沉下心,扎扎实实,只有这样才能在专业领域有更深的学习。

因此,华理工在人才培养上很重视学生的教育质量。本科毕业的学生保送研究生比例达到20%以上,这个比例在全国来说是比较高的。

就上海来讲,这个数据应该也是排前3~4位。

现在有的家长都太浮躁和功利

这两年,我看到有一些以经济或贸易命名的大学,甚至在招生的时候分数比我们还高不少。我挺纳闷的。

这种纳闷来源于两方面。

一方面,我在反思,是不是华理工的招生宣传没有做到位?以至于社会对我们的了解还不够。

另一方面就是,家长的想法我们没有办法去迎合,或者说改变。

现在有的家长太过于现实。换句话来说,是比较浮躁和功利。

他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学外贸、经济、财务金融这类专业,就是未来能找到赚大钱,干活轻松工作的。

这些现象,很多时候是家长的错误理解。

不说学了这类专业不一定就会获得高薪的工作,单是从孩子培养的角度,这种想法就不可取。

如果所有人都扎堆去选择某一两个行业,肯定会造成人才的浪费。比如,有很多理科很好的学生,其实很适合学习化工类、自动化等专业,很有可能以后他们就是这类行业里面的“牛人”或大师。但去了银行或者投行,很多时候就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

我经常去中学做一些讲座和宣讲,发现其实有很多孩子对物理,或者化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家长却坚持让他们要去读财经类专业。

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非常遗憾。

当然,这不能怪一个个体。

不过,我也常在想,当一个群体都这样去认为并且趋之若鹜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因为学校、机构、媒体、政府,我们都没有做好引导。这样的现象对于学生发展,或者社会发展是一件好的事情吗?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

华理工毕业生的竞争力是我很自豪的事情

有一件事情我是非常自豪的。

华理工的学生生源在全国排名50左右,但学校毕业生的竞争力,排名在全国23。

这与学校教师的实力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说到教师,华理工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0,这个数据连续很多年都如此。从我的角度,我真心非常钦佩华理工的老师。他们敬业、专注,学术成果丰富。不管是从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还是从专利、实验项目、工程转化等,都在全国排名非常靠前。

每次我跟家长和学生分享这一点的时候,他们都很意外。我想,可能是他们对华理工本身还不了解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华理工的毕业生竞争力强也很自然了。

一所大学,是因为有那么一批优秀的教师在,它才有可能培养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毕业生。

因此我想给未来的考生家长一些建议。

我认为,帮助孩子选择专业,也应该有一些标准:一方面,一定要对自己孩子的兴趣、能力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另一方面,对不同大学的专业设置、专业优势、学术实力,比如这所学校有哪些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在他们的研究领域内有没有专业话语权,等等。这些信息,从每个学校的网站都可以找得到。

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从长远来看。最需要考量的是,要看一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和专业是不是能让孩子的潜力得到更大发挥。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或专业最重要,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 小编个人微信号:1662428293,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华东理工大学bbs论坛  

GMT+8, 2025-11-1 07:49 , Processed in 0.2983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Design 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