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曹锦清:男,1949年生,浙江兰溪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8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教于上海市城建学院,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
 
 主要著作:《现代西方人生哲学》(1988)、《平等论》(1988)、《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合著 1995/2001)、《走出理想的城堡——中国单位现象研究》(1997)、《中国七问》(2002)、《黄河边的中国》(2003)、《如何研究中国》(2010)等。其中《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一书是他与同事花了4年时间,在浙北的一个乡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著成,该书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黄河边的中国》一书在当年引起学术界的热烈反响,成为观察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翔实的资料,荣获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奖”。
 
 一、什么是“国学”?
 1. 要回答什么是“国学”,先得回答什么是“文化”
 
 A. 最广义的“文化”定义
 B. “文化”一词的“中层”定义:相当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或“社会意识形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9年)引文从略
 C. 关于“文化”一词的一个最为狭义的界定:一个民族的信仰,价值或意义系统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 对第二层“国学”界定范围的一个简略展开:经、史、子、集
 A. 关于“国学”这个名词
 B. 关于“经、史、子、集”略说
 
 二、国学与西学——进现代中西方文化大论战
 1. 西方率先完成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或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之转型),同时走向全球军事—经济—宗教的殖民扩张过程
 
 
 2. 面对西方列强入侵的三种回应态度:保守主义、改良主义与全盘西化
 A. 前期阶段(1842-1919),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B. 后期阶段(1919-2006),全盘西化派与新改良主义之争
 
 3. 近代历次改革失败与民族传统主义的自我贬损
 一个大问题:是“认识”的逐步深化,还是病急乱投医,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病根究竟在哪里?
 
 4. 全盘西化派的一个困境:
 在全面移植西方观念与制度的同时,不可能把产生西方观念与制度的历史前提与现实基础同时搬运到中国
 
 三、建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与研究国学的可能意义
 1. 对“国学”的三种态度
 A. “博物馆”与“土家茶馆”的态度
 B. 继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完成五四启蒙时期未完成的任务——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
 C.复兴国学——试图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
 
 2.非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现象——美国学者亨廷顿的一项研究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
 A. 非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现象
 B. 亨氏对“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区分
 C. 现代化、西方化与本土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非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两大阶段
 D. 亨氏观点对重新解释中国近代百年东西方文化之争的重要启示
 
 
 3. 必要的张力: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
 
 
 
 《国学与人文智慧总裁研修班》课程简介
 
 
 课程体系--课程设置
 
 《国学与人文智慧总裁研修课程》分为国学基础篇、国学智慧篇、修身养性篇、文学赏析篇、史地纵横篇、治世韬略篇、西学精粹篇、游学探索篇等8大篇章、15次课程。
 
 国学基础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张子全集·近思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释、道三家。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精神是什么?以及由此生发出了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儒、释、道三家又如何塑造出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以及各自的精神要旨是什么?
 
 本篇章课程,让企业家既总体掌握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更深刻领会中国的文化精神,从而真正将中国文化的精髓领悟于胸,涵养于心。
 
 《国学与现代生活》、《国学与当代人生》、《说文解字》的文化意涵
 
 国学智慧篇:
 “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历经千年沉淀,形成恢宏大气的“经、史、子、集”。儒者修身之道、道家养心功夫、禅者觉悟之道,促使人们对东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察。
 
 本篇章课程,将带领企业家从宏观的角度鸟瞰国学,并以科学的学习方法解读历史,对国学的基本概况有一个全面而立体的呈现,从而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在积极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不失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乃至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
 
 《论语》与中国人、《孟子》与当代社会、老子的智慧、《易经》与中国文化、《六祖坛经》与中国禅学
 
 文学赏析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
 中国古代文学发端于《诗经》、《楚辞》,历经几千年的沉淀,铺就了一幅幅雄浑而又婉丽、壮阔而又绵长的历史画卷。
 
 本篇章课程,纵论中国文学的发展概况,从宏观上为企业家畅游文学殿堂导航,从微观上详解唐诗和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带领企业家深入感知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从而提升企业家品味和境界。
 
 《红楼梦》赏析、《唐诗》鉴赏
 
 史地纵横篇:
 “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辅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文心雕龙》
 中国国土面积广博,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这些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之基础,也是历史与文化演变最为直观的体现。在历史的进程中,政治和战争往往赋予了这些独特的地形地貌不同寻常的意义。
 
 本篇章课程,旨在为企业家从历史地理学的独特视角俯察“理地之形”,分析地理形势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中国历史地理》、《中国通史》
 
 
 
 治世韬略篇: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太史公自序》
 古今圣贤曾用他们的非凡智慧,缔造了中华帝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的治世谋略,思想精邃富赡,是先辈们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本篇章课程,旨在让企业家充分汲取先贤们的治世经验和管理智慧,重塑企业的经营之道,从而谋得企业的长足发展。
 
 《韩非子》、《三苏策论》、《贞观政要》
 
 西学精粹篇:
 “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马太福音7:8》
 西方文化主要是指欧美文化,是西欧及北美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其核心的精神传统,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资源。西方文化的源头是什么?在西方文化的发展中,形成了西方社会的哪些精神传统?这些精神传统如何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人?现代中国应该吸取哪些优良的文化精神?企业家应如何运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扬长补短,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深刻领会西方文化精神是现代企业家的必修之课。
 
 现代国学之新,正在于为今所用之新;现代西学之新,也正在于为我所用之新。中西方文化各自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差异在何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是如何互补与交融的?人文企业家应如何运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扬长补短,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从中西文化比较中择菁取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集中外之成,是人文企业家必由的思想历程。
 
 《中西文化比较》、《圣经》与基督教文化
 
 游学探索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六年来,复旦人文智慧课堂的学子们虔诚追寻古今中外圣贤的脚步,游学足迹遍布海内外。复旦人文智慧课堂定期组织学友赴人文胜地开展游学活动,通过走访文明源头和教授实地授课,学友们能以更广博的视角和胸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同时,在游学的过程中,学友和教授之间、学友之间能够教学相长、增进情意。
 
 【云游千里 参禅悟道】
 几年来,学友的足迹遍布九华山、五台山、东林寺、武当山、青城山等佛道圣地,修身养性。
 
 【宗圣之旅 追寻古迹】
 复旦人文智慧课堂学友走进曲阜、西安、敦煌,虔诚追寻古人踪迹,与圣人、历史零距离对话。
 
 【红色之旅 重温激情岁月】
 一代人的信仰在这里萌芽,一代人的青春在这里燃烧,一代人的梦想从这里启航,复旦人文智慧课堂走进井冈山,重温革命时期的激情岁月。
 
 【回归复旦 感受百年人文】
 巍巍学府,世纪传承。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百年名校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思想澎湃、学科交融的学术氛围,铸就了追求卓越和坚韧奋斗的精神品质。
 
 【海外游学 难忘艺术之旅】
 复旦人文智慧课堂学友走进希腊、意大利、尼泊尔,领略异域风情的艺术魅力。意大利,作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处处弥漫着艺术和文化的浓厚气息。海外各地游学可供学友们选修。
 
 --------------------------------------------------------------------------------------
 复旦大学深圳教育中心总裁研修班正式登陆珠三角地区!欢迎广大企业家精英们关注公众微信交流平台,并了解关注复旦大学深圳教育中心总裁研修班最新动态消息!
 深圳第1期(总第20期)《复旦国学与人文智慧总裁研修班》第2次课程开课时间2月22-23日---咨询报名培训热线:0755-83571549  QQ3610952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