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ein & Cell 编辑部评论NgAgo: 希望还是失望?
2016年11月16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生命科学院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2010年联合创办,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饶子和担任主编的《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Cell)期刊在线发表了一篇由国内外21个课题组联合发表的题为《有关NgAgo的疑问》(Questions about NgAgo)的学术论文,报道多个实验室均无法重复韩春雨的NgAgo基因编辑新技术。同期还配发了编辑部的评论《NgAgo:希望还是失望?》(NgAgo: A Hope or A Hype?)。
评论首先回顾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历史。长久以来,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寻找一种方法,在特定细胞或者生物体内精确修改遗传信息。这种方法一般称为“基因编辑”或者“基因组编辑”,无论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在医疗应用方面,基因编辑技术都展示出了诱人的价值和潜力。上世纪60年代,限制性酶的发现导致了重组DNA技术的诞生,开创了现代生物技术。而近些年来,TALEN和CRISPR技术的发展,更是开创了基因组编辑时代,成为了当今最有希望应用于临床医学治疗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尽管我们目睹了这些令人振奋的成就,但是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提高编辑效率和消除脱靶效应方面。 2016年5月,高峰等研究者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报道,古细菌来源的一种DNA核酸酶(NgAgo)能以DNA寡核苷酸引导的方式精确地识别和有效地编辑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DNA。鉴于研究人员对新的基因组编辑工具的渴望,这篇论文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并在科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有人认为,NgAgo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甚至更优的方法替代CRISPR系统,因为后者的基因编辑功能需要短序列的RNA。
然而,最初几个月的兴奋之后,关于NgAgo基因组编辑技术可重复性的争议日益积累,很多在线科学论坛都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报道NgAgo的基因组编辑能力不像其原始论文报告的那样有效。此外,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公开或私下地讨论他们不能重复出高峰等人的关键结果。由于NgAgo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持续争议,《蛋白质和细胞》决定在本期发表一篇学术短文,由来自多个机构的20个独立研究组联合撰写并提供了有关数据,反驳了韩春雨文章的最初报告。在这篇通信中,作者们表明,NgAgo在一系列实验条件下对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组DNA没有编辑活性。《蛋白质与细胞》指出,尽管围绕着NgAgo技术的争议已经发酵了几个月,但大多数批评没有以正式和学术的方式提出,特别是没有发表在同行评议的科学杂志上,这大大限制了科学共同体对双方论点的客观评估。因此,《蛋白质与细胞》相信并希望这些相互矛盾的结果的发表,可以提醒科学共同体重新审视NgAgo,并有助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
——来源于公众号“赛先生”
Bonus Time
请叫我新时代好青年哎,文章这样就结束了吗?意犹未尽啊!!!窗子亲,不管是想“考公”,还是想“开眼看世界”,想看更多精彩内容,长按下面二维码就可以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_^咨询电话:020-61036188-6083《2017公考热点面对面》通过阅读本宝典,考生可以全面了解过去一年里国内发生的重大时政要闻,掌握对时政事件的分析方法,并且从中准确领悟中央施政的理念与精神。 《未来已来》本书收录《南风窗》“全球思想家”专栏文章,该专栏作者汇集全球造诣深厚的思想家,探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问题,为读者提供一种思考全世界的全新角度与路径。